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教育是基础,人才是关键。教育学部以建设一流学科,培养一流人才为目标,经过多年探索,形成了以“五个一百”为抓手,以培养“基础厚、能力强、有责任、国际化”的复合型教育人才为目标的育人模式。“五个一百”具体包括:一百个“影子校长”、一百个课外科研项目、一百个社会实践、一百个创新创业活动和一百个社团,凸显了凝聚人才培养资源、贯穿人才培养始终及满足人才发展需求的特点,力求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提出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精神,真正做到“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在多年的探索中,一批批高素质、创新型的“未来教育领袖”脱颖而出。
100个“影子校长”,培养未来教育领袖
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发挥专业优势,培养了解当代中国教育实际的教育英才,学部自2014年起开始实施“影子校长”项目,依托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的校长资源,为教育学子提供与全国各地知名的基础教育学校校长“跟随学习”100天的机会。在为期100天的影子校长体验中,参与学生置身校长真实的日常工作情境,将“听、看、问、议、思、写”等学习行为融为一体,细致观察校长的领导方式与管理行为,深入领会校长的办学理念和教育哲学,主动体验一线教育者的教育日常,深刻把握当代中国的教育实际。
“校长的很多话都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状态,让我收获很多。很感激,这一次,我能与这样的有智慧的长者成为朋友。我定当不负期望,一往直前。”特殊教育学系2013级本科生王子纯在云南昆明市禄劝民族实验中学做“影子校长”后,有了这样的感慨。
“怀着激动与感恩的心,我很幸运成为了‘影子校长’项目的一员。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对于‘校长’的许多观念发生了变化,对于‘校长’这一角色的认识,也逐渐从‘学生’的角度转变成‘观察者’和‘参与者’的角度,这一转变,让我对校长、对自身发展都有了更深刻的感悟。”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2015级硕士研究生郭燕妮将这段体会记录在学习笔记上,她已在海南文昌实验高中完成“影子校长”项目。
“影子校长”项目为教育学子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实际的机会,更是鼓励了教育学子们坚定投身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信念。该项目得到上海《文汇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
100个课外科研项目,培养教育创新者
作为高校“第一课堂”的重要补充,大学生开展课外科研,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对于开拓学生学术视野,营造健康、积极的校园学术氛围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育学部充分发挥人文社科研究资源,以大学生课外学术科研基金和学术论坛为基础,依托“大夏杯”、“挑战杯”培育计划,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课外学术科研活动,每年力争组织100项学生课外科研项目,力求每一位学生在毕业前至少参与一项课外科研项目。
教育学系2016级博士研究生郭海骏不仅荣获第12届全国“挑战杯”理科组一等奖和第14届全国“挑战杯”文科组一等奖,还被评为2016年“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2017年“感动师大年度人物”。他对学弟学妹们说:“我的理想是让更多的人喜欢科学,热爱科学。”
“参与科研基金给了我一个做项目的支持,在这其中不断地打磨自己,看到更多拓展的方向”,学前教育系2014级本科生崔格格感慨到,“同时,这也是一种压力,这种压力能推动你前进,在你懈怠的时候让你打起精神。”
学部重点培育大学生课外学术科研基金项目以及在学术论坛当中表现优异、成果突出的课外学术科研项目,选送并推荐至学校、上海市乃至全国参加“大夏杯”、“挑战杯”等科研类竞赛,成绩斐然。2010年至今,教育学子共计完成课外科研项目1000余项。连续四届在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中获得优异成绩,其中,李源源、齐美胜的作品《告别徊徨:待业大学生群体生存状况研究——基于上海的实证调查》在第十一届“挑战杯”(航空航天)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特等奖”;郭海骏、王烁、金凯的项目《理想的代价: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的成长与困惑——基于上海地区isef获奖者的研究》在第十四届“挑战杯”中航工业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一等奖”。
100个社会实践项目,培养社会风尚引领者
社会实践使大学生接近社会和自然,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和许多有价值的新知识,同时帮助他们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接触的实际现象进行对照和比较,将抽象的理论知识逐渐转化为认知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有助于大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了解国情,也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增强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特殊教育系2016级本科生白乌云在参加曙光志愿活动后说:“我做志愿者,不为别的,只要我有时间,只要有名额,我都会第一个想去。无论多少次我都会去,因为用自己的专业帮助别人真的很快乐,也让我收获很多。”
教育学部注重把握重大节日、纪念日的良好契机,不断拓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丰富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鼓励学生开展、参与各种类型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营造“知行合一,实践在路上”的良好实践育人氛围。2010年至今,学部学生共计开展社会实践项目1500余项,实践地域及影响遍布全国各地,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以2016年为例,教育学部400余名大学生组成50余支社会实践团队前往10多个省、市、自治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其中,“探究国家青少年核心素养落地专项活动”、“再续长征历史情,革命教育薪火传”这两项实践活动分获2016年“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大赛一、二等奖。学部荣获校2016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奖。在志愿服务方面,“曙光专业助残”、“沪语课堂”、“音画梦想”等志愿者服务队开展日常志愿服务活动共计40余次。
100个创新创业活动,培养改革发展的时代先锋
青年学子作为国家发展的生力军,对于推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在高校的落地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教育学部依托教育学科优势,以建设高校示范性“教育创客孵化营”为目标,创建了上海市首家“教育创客空间”,通过该日常开放和定期开展活动相结合的运作模式,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组织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动力,营造高校创新创业的环境氛围。学部计划在五年内,组织学生开展100个以上的创新创业活动,同时确保教育学部全体学生在毕业之前,都能至少参与一次创新创业活动。
“这学期,我们的猴有戏儿童戏剧创作营项目(原monkids)入驻学部的教育创客空间,这样的一方天地让我们团队能够聚在一起,更有效率地办事。在学部的支持下,我们也建立了属于自己品牌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并成功注册了公司,感谢学部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支持。”校第二十六届“十佳女大学生”、艺术教育系2013级本科生李昀祉如是感慨。
2010年至今,教育学部共计开展创新创业活动300余项,颇有成效。其中,特殊教育学系研究生郝艳等同学的创业项目“上海华师宝贝成长指导中心”在2016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荣获公益创业赛金奖,在2016年“创青春”上海市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荣获公益创业赛银奖。教育康复学系李进等同学的创业项目“基于人机交互的自闭症儿童教育康复尊龙凯时首页的解决方案”在2016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荣获创业计划赛铜奖,在2016年“创青春”上海市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荣获创业计划赛银奖。学前教育系林倩等同学的创业项目“哆啦美学口袋——ar智能画板的研发和推广”在2016年“创青春”上海市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荣获创业计划赛铜奖。
100个社团,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社团是学生发现自我、结识同伴、自我成长的试验田。社团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培育和发展兴趣爱好、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提升自我组织和管理能力,而且对于繁荣校园文化生活、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教育学部秉持着“如果有100名学生,一定要建成101个社团”的理念,鼓励大学生积极组建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2014级教育管理系的刘畅同学长期参与学部社团联合中心的工作,他感慨到:“100个社团并非是只追求数字一百的面子工程,而是让学生在追逐一百的过程中,领悟到兴趣爱好和团队合作的巧妙结合,从而收获丰富的大学生活。”
目前,已经建成学生社团35家,涵盖学术科技、文艺娱乐、民俗文化、体育健身、综合实践、公益服务等多个领域。其中“五星级”社团2家(七草动漫社、谜纪推理协会),“准五星”社团4家(清悦口琴社、阳光小动物保护社团、纯真儿童文学社、乡土建设学社),“四星级”社团7家(萌芽前程社团、音乐协会、武术协会、中北羽毛球协会、疾风跆拳道协会、未央表演工作坊和美艺协会)。后续,学部将推进“社团繁荣计划”,从经费、宣传、核心骨干培养等方面加大对社团的支持力度。
“五个一百”计划力争通过“本科与研究生阶段的贯通”、“教学与科研的贯通”、“校内与校外的贯通”、“线上与线下的贯通”等探索,解决当前高校育人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阵地分散、主体分离、资源分化等问题。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为“五个一百”的育人实践提供了前进新方向,为教育学部的育人实践提供了理论新依据。
文|胡航 柳叶 白雪 来源|教育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