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教强师加快造就新时代“大先生”-尊龙凯时首页

 强教强师加快造就新时代“大先生”-尊龙凯时首页
中文

搜索
你想要找的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尊龙凯时首页 / / 媒体关注 / 正文

强教强师加快造就新时代“大先生”

——2024·中国教师发展论坛侧记
2024年10月09日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9月9日至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强调,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要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加强教师待遇保障,提高中小学教师教龄津贴标准,落实完善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推进高校薪酬制度改革。维护教师职业尊严和合法权益,减轻教师非教育教学任务负担,做好教师荣休工作。进一步加大优秀教师选树表彰和宣传力度,让教师享有崇高社会声望、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之一。回应习近平总书记关切,本期特别关注教师队伍建设。——编者

  2023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时,首次提出并深刻阐释了我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日前民进中央主办庆祝第四十个教师节暨2024·中国教师发展论坛,以“弘扬教育家精神,助力教育强国建设”为主题展开讨论,嘉宾们发言指出:教育家精神的提出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以教育家精神造就新时代“大先生”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表示,“教育家精神凝聚了当代教师的优秀品质,也是每个教师努力成长的方向。我国现有1800多万名教师,虽不可能人人都成为教育家,但人人都可以争当教育家,我们要以教育家精神涵养每一位教师的成长。”“新时代教育的特征是高质量、高效率、数字化、个性化、国际化、终身化。因此,教育必须因时而变。教师也要转变观念,适应好时代的需要。要把教育家精神落到课堂上,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王定华强调理想信念对弘扬新时代教育家的品质的重要性,“这是一种崇高的精神追求,能让新时代‘大先生’在面对各方压力、地位、金钱诱惑时,仍能坚定政治方向,笃行教育初心,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实事求是追求真理。”而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石中英则指出,新时代教师理想信念可以分为四个层面:政治理想信念、社会理想信念、文化理想信念和专业理想信念。

  “实施新时代‘大先生’行动,是弘扬教育家精神,造就千万名新时代大先生的有效路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周洪宇对开展新时代“大先生”行动的意义进行了解读。他指出,实施启动新时代“大先生”行动,需要政府进行统一规划和分层分类推进,还要组织专家学者对新时代“大先生”行动的内涵、总体规划和方案进行深入论证,以增强理论深度和历史厚度。在学校层面,应积极整合资源并有效推进,从学校内部实施扩展到家庭和社会,以全面提升社会对“大先生”行动的认识。


完善体制机制建设 助力强教强师


  “我们在10个省份开展了实地调研,完成了覆盖31个省份的问卷调查和116个县区的样本化调查。”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国家高端智库教育国情调查中心主任张志勇结合调研数据,分享了对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他认为,面向2035教育强国建设和中小学学龄人口逐步减少的时代大背景,我国迎来了优化教师资源配置,逐步推进小班化、个性化教育的战略机遇期。

  面对在调研中发现的中小学教师总量超编、学科结构性缺编趋势,以及城乡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失衡等问题,张志勇提出,要落实好加强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这个根本任务,围绕推进小班化、个性化教育,加快教师编制供给政策的战略性调整。同时,建议实现各学段间编制的流通,优化师范院校的布局调整和教师队伍的配置结构,加快减轻教师负担,建立教师队伍建设预测机制。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原专职委员管培俊强调,教育的价值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发掘与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于激发学生的潜力至关重要。“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教师发展体制机制要坚持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强化完善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需要开放创新的教师培养理念和教育体系,更需要激励创新的人事、人才体制机制,强化教师政策的改革落实机制。”管培俊说。

  “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本研衔接师范生公费教育实施办法》颁布到‘国优计划’的实施,背后都体现了对教育家精神的贯彻和实施。”东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广谈道,“值得一提的是,师范生公费教育的认同度在提升,无论是从外在的入学动机,还是从内在对教师职业的追求来看,学生都表现出积极乐观的态度。但目前仍存在生源结构失衡,紧缺学科招生不足或招生名额分配比例不平衡的挑战。建议将政策引领与专业追求相结合,通过设定高标准、提供高保障、实施良好评价来增强师范教育的吸引力。”

  2024年,教育部出台“本硕衔接”政策,将公费师范生的培养层次由本科提升至研究生。在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戴立益看来,在“本硕贯通”的6年学习中,要把“养成教育”放在第一位,同时,要注重课程教学、实践训练和学术研究。“在实践中,要打破纵向课程和横向学科之间的壁垒,教师培养的目标不应仅是教书匠,更应成为具有研究能力的新时代‘大先生’。”


推动强师利师惠师政策落地


  当前,新时期高质量教育发展对教师的学历水平提出了更高期待。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院长朱旭东指出,目前我国的学士后教师培养呈现出低供给量与高需求量的不平衡状态,硕士层次的师范生培养比重严重偏低,难以对标教育强国建设的目标需求。“学士后教师培养体系调整策略涉及到培养体系、培训体系、配置体系、保障体系和评价体系,要明确培养目标、扩大培养渠道,通过专业整体提升,完善我国学士后教师培养多类型的专业结构。”

  南京师范大学已有122年的办学历史,作为全国首批、江苏省唯一开展高素质复合型硕士层次高中教师培养的试点高校,在推动新时代中小学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上一直积极探索。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王成斌介绍,学校每年招收多个师范专业的“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推免生,他们可直接攻读教育硕士。本科生、硕士生还可以通过直接攻博、硕博连读和“学校发展计划”三种方式继续攻读博士研究生学位。此外,学校开设本硕贯通双学科硕士层次实验班,学生毕业前可申请两个学科的高中教师资格证,毕业后可被推荐到省内中学入编入岗,进一步保障了一线师资力量的协调提质优化。

  提升教师的工作热情和职业满足感,还要切实解决教师最关心的问题。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孙百军分享了尊师强师惠师的“南京经验”,“南京通过不断强化教师待遇保障,不仅确保义务教育教师的平均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还持续为攻读硕博士学位的教师提供补贴。此外,南京还在不断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将杰出校长和教师纳入城市人才发展体系,实施了为教师减负的校园社会事务清单管理制度、教师心理健康检测与关爱制度、优秀教师定期休养制度等。”“南京经验”这样的强师惠师举措受到与会嘉宾的点赞。



记者 | 王慧文

来源丨人民政协报

编辑丨王蓝萱

编审丨郭文君



网站地图